(张宜军 本报记者 陶媛慧)脸膛黑里透红,身材高大魁梧,声音洪亮有力。 第一次看到李天来,人们很难猜出他的职业。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政协常委,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是我国最早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的设施园艺专家之一。30多年来,他主持、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9项。1990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国家教学名师及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教师、省优秀专家等殊荣。最近,他又当选教育部评选的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全国10位获此殊荣的教师之一。 他将果菜冬季不加温生产区纬线向北“推移”三度 2015年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在京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天来当选农业学部院士。一时间,祝贺、祝福信息溢满他的手机屏幕。与大家的兴奋相比,李天来显得很平静。他如平常一样穿梭在实验基地温室大棚中,看叶片的发育、花芽的分化,给学生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他微笑着说:“我只尽力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他的力量其实在38年前已经开始“潜滋暗长”。1978年初,李天来考入沈阳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前身)蔬菜专业学习。他在聆听了学校老先生们饱含深情的专业介绍和入学教育后,“对农业的责任感油然而生”。1982年,李天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蔬菜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年冬天,他望着菜市场上仅有的萝卜、白菜、土豆和酸菜、咸菜“发呆”。自幼生长在北方农村的他,深知父老乡亲冬季生活的“苦”。他想:难道我们冬天只能吃这几样?有没有办法可以让鲜嫩的蔬菜在北方的冬天里照常生长?一股力量在他心中澎湃!他立志解决北方冬季蔬菜生产供应问题,让乡亲们冬天也能吃上鲜嫩的蔬菜。 1985年,李天来在学校园艺系的安排下,进入日本山形大学农学研究科学习。1988年获得园艺专业硕士学位后,他不顾导师的一再挽留,同时放弃日本筑波大学和多个企业的邀请,毅然听从母校的召唤,返回祖国,一头扎进广袤的黑土地。他没有忘记他的梦想,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我是中国农民的孩子,我要对得起乡亲,做有益于乡亲们的事情。” 如何解决北方冬季鲜嫩蔬菜供应问题?李天来认为,应研制适宜的温室与生产技术,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但北方冬季动辄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必须解决三大难题:设计建造低成本、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温室,创建高效利用冬季光和热的蔬菜生产模式,研制冬季逆境条件下蔬菜生理障碍防控技术。经过反复论证和权衡,李天来迎难而上。他不断钻研日光温室合理采光、蓄热和保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探索低温弱光环境下主要果菜栽培的关键技术,反复在试验基地进行生产试验。 李天来研究不同地理纬度太阳辐射的变化,温室建造方位、采光屋面形状、断面结构与太阳能截获的关系,温室内土壤、作物、后坡和墙体等物质与蓄热保温的关系,温室建造材料的选择与要求,研究连栋温室或温室与其他建筑物间的合理布局……天寒地冻,各种试验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 对待各种生产试验,李天来向来一丝不苟。他的一名学生至今还记得,二十世纪90年代,他研究番茄苗期低温程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对畸形果形成的影响,当时没有自动控温设备,就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各种低温处理,只有等到夜间才能达到合适的温度范围。他连续30多天,于寒冷的夜间进行小拱棚覆盖、加强通风降温等试验,分析低温处理后番茄畸形果实的发育状况,最终提出温室番茄生产防止畸形果产生的温度管理技术指标。他对温度控制要求极其严格,亲自标定温度计,对低温的要求误差不超过1℃。因为过程上精益求精,试验必然慢下来。为了完成试验任务,他经常工作到深夜。 30多年来,李天来把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他以自己首创的日光温室设计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研制出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软件,科学确定北纬38-46度地区日光温室优型结构参数,设计创制出四代节能日光温室,把温室采光率由73%提高到86%,夜间室内外温差由25℃提高到39℃,果菜冬季不加温生产区由北纬40.5度向北推移到43.5度。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与传统连栋温室相比,设备成本降低55%以上,每亩节煤60-80吨。同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李天来探明了低温弱光下黄瓜、番茄等果菜的逆境生育障碍发生机制,研制出低温弱光下果菜栽培关键技术,创建的北方寒区日光温室果菜集约化育苗、冬春茬栽培、长季节栽培、全季节栽培模式与技术体系,开创了-28℃以上寒区日光温室不加温年亩产果菜2.5万公斤高产先例,是20世纪90年代初产量的3倍,为我国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他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李天来有着许多称呼:院士、副校长、教授、专家、老师……这些称呼当中,他最引以为自豪的也最喜欢的是“老师”。参加工作30多年,李天来从未离开过教学岗位。他人在哪儿,哪儿就是他育人的课堂。也正是靠着这份执着与坚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沈阳农业大学熟知他的师生们都说:“李教授当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印象中,院士一般都忙于科研,没有空闲做教书育人的工作。然而,李天来并不是这样。他为了平衡科研与教学,把大量的科技研究纳入教学当中,用科研来提高教学质量,带动育人。 李天来培养的学生大量参加到科研项目中,他的团队中有博士后若干人,80至100位研究生,本科大三、大四的学生100多人,加在一起有200人左右,类似一个“颇具规模的试验班”。对于他来说,育人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在过程中受到锻炼。 李天来常说:“教育是农业,育人如育苗。不同作物采用不同方法,除草、修枝、施肥、浇灌,让每株苗儿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他总是将最新科研进展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并拍摄生产照片,收集实物教具,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同步。他亲自带着学生下到田间地头,有时候忙起实验来就通宵,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带领的蔬菜栽培教学团队于2009年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他讲授的设施园艺学课程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 李天来认为,一流大学靠熏陶。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正如他所说:“育人不是孤立的,不是说教,要将育人融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研究中。这就是熏陶的含义。” 在他的团队里,有这样一句话:“厚德博爱,勤学笃行,团结奉献,传承开拓。”这是他总结的团队精神。他用言传身教践行着。 李天来常告诫学生,为人要实。曾经有学生缺勤编谎话,被他发现后在每周的报告会上严厉地批评。慢慢地,团队里形成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氛围。在培养学生上,他强调高标准,绝不允许存在“放水”行为。团队中就曾有硕士研究生、在职博士生因不努力或拖延太长时间毕不了业的状况。 李天来对学生关注的绝不仅仅是科研进展和学习,他更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们感到迷茫或遇到困难时,都愿意找李天来谈谈。不管多忙,李天来几乎有求必应。 每个学生研究内容各有不同,李天来对他们从文献阅读、选题立项、制订方案、设计实施,直至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 张晓林是李天来的博士生,如今已经毕业留校。他和同学修改毕业论文时,经常是头一天把修改稿发给老师邮箱,第二天就能收到老师的回复。他说,老师回复邮件时间大多是凌晨一两点钟,“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修订与批注,大到一个段落,小到一个字母、标点,很感动!再也无法容忍自己浪费时间,粗心大意了”。 他与学生成长同行,亦师亦友亦父,严慈相济。学生学习、科研不认真,他严厉批评;学生试验出了问题,他帮助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参加学术演讲,他帮助修改幻灯片,想到好主意便找学生商讨,还召集课题组成员听预演;学生生病,他细致安排,周到照顾;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他给提高助研津贴…… 李天来说:“这些学生是科技的火种,是为社会、为‘三农’培养的师资,是国家宝贵的人才。我既然做了导师,就要负责到底。” 他帮乡亲致富被当作“自家人” 当研究取得成果后,经常有人“提醒”李天来抓成果转化会有大的收入。可他总是说:“我的工资是国家给的,科研课题也是国家的,我的成果只能回报国家、回馈社会。”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30多年来,李天来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全国适宜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寒冷地区,为乡亲提供相关科技服务均分文不取。多地聘请他做经济、科技发展顾问,他提出的惟一条件就是不取报酬。 为鼓励乡亲采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他多次许诺:“赚钱了,是你的;赔钱了,算我的。”他说,这些年,特别感谢那些当初信任他,有勇气尝试新设施、新技术的乡亲:大连市瓦房店李永群家,沈阳市于洪区拉马台村陈宝钦家、景志新家,朝阳北票市西沟村王胜军家、张志忠家……30多年过去了,这些名字仍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在沈阳市于洪区拉马台村,村民景峰指着他家的温室向记者介绍:“20多年前,李老师帮咱建的‘暖棚’,现在还好使着呢!”景峰年逾七旬的父亲景志新也兴冲冲地赶过来说:“李老师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了!”1987年,我国日光温室蔬菜产业起步,李天来主动来到拉马台村,为村民无偿提供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技术以及番茄春茬栽培技术,当年就帮助村民每亩增收5000多元。1992年,他研制的日光温室番茄越冬栽培技术成熟,又在该村无偿推广,村民年亩增收突破2万元,拉马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李老师风里来雨里去,关键时期就驻在村里。时间长了,我们都把他当成自家人。”景志新说。 按常理,李天来是专家、名师,主要授课对象应该是大学生、研究生,可他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却有600名农民学生。他被聘为通辽市顾问后,建议成立一支设施农业专业队伍。当地主要领导把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每年培养的200名农民大专班学生在毕业前输送到沈阳农业大学强化培训。这项活动持续了3年,目前通辽市的设施农业技术还主要靠这600名农民大学生支撑。 目前,李天来的研究成果已被寒区大面积应用。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及华北、西北和黄淮海流域等1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1684万亩,占区域内日光温室面积70%以上,增效649亿元,不但结束了千百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鲜嫩菜供应难的历史,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还促进菜农增收,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俄罗斯、朝鲜、蒙古、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也先后引进他的研究成果,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2016年10月21日《友报》头版) 新闻链接:http://epaper.lnzx.gov.cn/index.aspx?date=2016-10-21
版权所有: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电话:024-88487143 备案号:辽ICP备05001374号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 邮箱:yuanyi8848714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