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徐云秀毅然选择到农村就业,来到台安县黑鱼村推广新技术种植模式,每亩平均增收
3000
多元;叶海光放弃北京大公司聘用,参加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在西丰县做了一名检疫员,并很快成为业务能手
……
方向
——
西部,坐标
——
基层,起点
——
一线。在沈阳农业大学,抱有这样就业态度的毕业生不是凤毛麟角,而是数不胜数。
沈阳农业大学作为我省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在推动辽宁农业发展上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围绕人才培养与服务
“
三农
”
、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培养学生既能从事高科技研究,也能到基层、到农村、到生产第一线去建功立业。
近几年,沈阳农业大学到基层农业生产、推广、科研、服务领域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超过
50%
,且大多成为基层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充分发挥了农科院校大学生在解决
“
三农
”
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沈阳农业大学从学生入学就积极开展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教育,努力培养
“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带动一方致富
”
的人才;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则通过开展
“
三下乡
”
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强化专业素质培养;临近就业时,学校再通过开展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
“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
”
。
学校领导班子明确了以
“
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创新型
”
为专业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为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开展了创业大讲堂、创业大赛、营销实践等创业活动,
3000
余名在校生参加培训。学校还投资
100
万元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金,支持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以创业促进就业,目前已建成教学实习基地
185
个,涵盖全校
53
个本科专业。
学生好不好,还得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
42
所就业典型高校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调查中,沈阳农业大学综合排名第
6
位,毕业生
“
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
排名第
4
位,
“
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
排名第
5
位。
“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在沈阳农业大学,这不是口号,而是方向。